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首页 | 理论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习材料 | 宣传信息 | 通知公告 | 媒体视角 | 联系我们 | 师德建设 
 
宣传部
 
 首页 
 理论研究 
 校园文化 
 学习材料 
 宣传信息 
 通知公告 
 媒体视角 
 联系我们 
 师德建设 
 
   校园文化
 

固本强能 建设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
2011-05-20 21:05 宣传部  宣传部

 

固本强能 建设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

——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情况汇总

     “本”,即德育为先,怎样“固本”?学院的校训是“明德厚能,博学笃行”,通过教育手段实现“明德”;如何“强能”?体现在建院55年的办学传统方面——重视实训、突出技能。固本强能的结果形成了“德能双修、学以致用”的学风。优良的学风是半个世纪校园文化建设师生智慧的高度凝结,也是对校训的进一步诠释。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一代代师生员工继往开来、扬弃性地继承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始终建设固本强能,从而形成了特色鲜明、符合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远必自迩,传承学院优秀传统文化

    学院始终坚持重技能训练、重生产实践、德育为先、技能领先的办学思想和文化传统,积极开展生产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通过竞赛促进生产任务的完成,通过技能比武促进师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形成了技工学校独有的“产教结合”、“产训结合”的教风和学风。学院师生在历届全国或全省技能大赛中均获得好的成绩。充分挖掘技工教育时期的办学理念,45年技工教育的校训是:“崇德重艺,求实创新”。围绕这个校训,师生员工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始终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了“严、准、细、稳”的学生管理风格。在“重艺”方面,一代代实习实训教师为一批批学生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在生产一线细心、耐心、手把手地指导他们的操作,在技能领先方面为学生做出了榜样;在吃苦耐劳方面,为学生做出了示范。形成了“三段式”、“六程序”的实习教学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定期聘请部队离休老革命家,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实现对学生入学教育、法纪教育、时事政策教育、文明礼貌教育、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教育;尤其是专业思想、职业道德、组织纪律、劳动观念培养等方面的教育。

    学院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召开田径运动会,选拔部分优秀的选手参加省、市等各类体育比赛,通过活动充分展示了不同时期师生员工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采。充分发挥学院舆论宣传工具的作用,先后创刊了《鲁高技青年报》、《鲁高技简讯》、《跨世纪新工人》、《山东高级技工学校校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报》等报刊,这些宣传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为教育师生员工、充分展示他们的风采做出了贡献。作为产教结合、产训结合的文化成果——实习工厂的产品曾经畅销全国24个省、市,远销欧、美、东南亚的英国、美国、罗马尼亚、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刚果、赞比亚、毛里求斯、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朝鲜和香港等14个国家和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学院为提高学生的技能,开拓他们的视野,组织部分学生到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实习;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更加注重对外联系和国际间交流。参加亚太地区产训结合研讨会的24个国家和地区的与会代表曾带着对产训结合的兴趣参观了学校;澳大利亚、印度、突尼斯、美国、日本、奥地利、德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专门对学院进行了考察、访问。

    纵观我国的传统文化,原本是一个技术能力领先的国家,我国的四大发明就是一个典型的特例,属于技术开发的范畴,“行远必自迩”,学院秉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始终坚持技能领先的传统办学思想,形成了我院重实训、强技能的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

    二、十年磨一剑,铸就特色精神文化

    2006年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丰收年,也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历史性转折时期。学院确立了今天的校训:明德厚能、博学笃行;校风:求真、求实、求精、求能;教风:学高为师、艺精为范;学风:德能双修、学以致用。先后诞生了校歌《走向现代化的明天》、校标,建立了校史馆和宣传学院的霓虹灯展牌,设计了VI视觉识别管理系统、《校园文化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成果。为了让师生员工明确所诞生的一系列校园文化的内涵,对这些校园文化成果进行了科学的释义,详解了这些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赢得到了广大退离休老前辈、在职教职工和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参加校庆同仁的理解和赞赏,他们认为这是学院传统思想、办学理念的深度凝结和高度提炼,是校园文化之魂。

    2006年以来,学院先后完成了长清校区一期、二期工程建设,迄今为止先后安全入驻师生9000余人,北大山下、长清湖畔,开启了学院发展新的里程碑。伴随着长清校区的投入使用,学院组织对长清校区的道路进行了命名。2008年,乘德育评估的东风,在长清校区建设了融“人文景点”与“休读点”于一体的、以立体形式展示校园文化的景观群,完善了长清校区校园文化内容,初步形成了融影像、音像、图像的平面文化与新老校区各类人文景点、休读点的立体文化相互交融的校园文化群。2009年以来,与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注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师生员工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注重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学院加强了对外宣传和文化辐射作用,学院为之提供免费就读的19位四川灾区学生发起了“文明以止、共创和谐”的倡议活动,《大众日报》、省电台、省教育电视台、《齐鲁晚报》、《大众网》等5家媒体对该项活动进行了报道;组织了“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的、庆祝建国60周年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在校生、离退休老干部以及部分步入社会工作后取得一定成绩的毕业生在学院开展太极拳展演,山东电视台体育频道对该项活动进行了报道。

    2010年,学院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系列整10年。10年磨一剑,今天学院更加注重德能双修、科学发展,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一个“德”,德育为本,德育为先;张扬一个“能”,德能双修,固本强能,向外辐射、释放、延展,万变不离其宗,紧扣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是学院的根和魂,凝固了55年的特色校园文化。

    三、润物细无声,营造特色校园文化

    “一训三风”、校标、校歌的建立,丰富多彩的技术小发明、技能比赛等等,学院对师生员工的思想教育是有形无际的。“有形”,指的是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等环境文化建设,包括校标、和VI视觉识别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内容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形态形式表现出来的;“无际”,则反映了学院开展和拥有的一切校园文化建设对师生员工的教育和影响是漫长、漫无边际的,对教职工而言,其教育意义将从学习、工作延伸到他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乃至一生;对学生而言,其教育意义亦将是终身的,桃李不言,下自成溪,在他们奔赴祖国各地就业后,必将“德能双修、学以致用”的学风带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将吃苦耐劳,精益求精、技能领先的优良传统辐射到祖国的四面八方。如果说学院的各类校园文化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对师生员工的教育是有形无际的;那么,学院组织的各类技术比武、技能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织的适合学生兴趣的各类动静相宜的社团活动,对师生员工也有着异曲同工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为师生营造了浓郁的、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员工之间友爱互助,爱校如家,成为凝聚全体教职员工精神的无形力量;今日老教师“一帮一”带年轻教师、实习老师带学生,都延续了昔日师傅带徒弟的耐心、爱心、细心、专心的优良传统;延续了注重实习实训教学,突出技能训练的办学传统,近年来师生通过一系列重大赛事,带来了累累硕果;始终注重牢固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思想,学生就业后深受企业欢迎;立足职业教育、立足现代化,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机电类龙头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构吻合,学生社会生产适应力强,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德育建设师生互为人师是学院的传统教育思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知行合一、身先士卒的教学风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为学生喜闻乐上的课程,形成了灵活生动、引人入胜的教学特色;针对职业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关注不同性格群体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开展动静相宜、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了广泛的活动参与面,凝聚了人心,锻炼了师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富有地域性、时代性的机智灵活的主题班会活动,让每一次班会都有焦点、热点、关注点,学生每每回顾起来,都记忆犹新,回味无穷。“周周有活动,活动有主题,主题适时,特色鲜明”是学院持之以恒的校园文化亮点。

    四、实践悟真知,吸纳融合先进社会文化

    深入实践,勇于探索、敢于担当,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中吸纳先进的企业文化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院系分别与省党史馆、省博物馆、北京康景物业公司、天津天感数码影像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山东开泰集团有限公司等300余家企业(事业)单位签署了德育及实习教学基地;学院的实习工厂积极引进加工项目,努力承担国家级科技研发课题,2010年承接了国家级重大科研专项“可转位刀片周边五轴数控精密磨床”的项目。广阔的社会生产实践资源,推进了开门办学进程,既保障了实习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校园文化。系部充分融合合作企业先进的文化思想理念,使实训场所的文化建设,更加贴近社会生产第一线,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的实习教学,缩短了学生步入社会后的陌生感,能够很快地融合到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师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零距离接触社会,对师生产生直观、直接的教育作用,促使师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吸纳丰富的社会文化,在完成实习任务返回学校后,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促使各类文化水乳交融,形成了校企文化互促互动,共存共荣的良性循环状态。

     五、强能必固本,建设特色鲜明的品牌文化    

    强能必先“固本”。“本”是多重含义的。一是德育为先,人才培养之本;二是强身健体,客体人身之本;三是把握华夏传统的思想文化之本,敬老爱幼、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近年来,学院紧密围绕以上思想,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今天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追求学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室一廊一堵墙都要释放出文化的光芒,更为重要的是要挖掘和展现深刻的校园文化创意和文化思想,并通过师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投足体现出来。其本质是:校园文化不仅仅局限于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内涵,与学院总体的内涵建设同步进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身健体,明德厚能,勤奋学习,顶岗实习。学院每年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娱乐活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意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凝聚人心、在活动中洞察问题,锻炼师生的组织、协调、合作能力。一年一度的春季师生运动会和冬季越野赛以及各类体育活动,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师生身心和悦健康,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保证学习、实习的能力和精力。

    二是弘扬传统,推及太极,广泛普及。太极拳运天地人之精气于一体,动静相宜,外柔内刚,是我国民族体育项目之一,也是学院的传统活动项目,学院的太极拳表演,从离退休老同志到师生,分别在省总工会、省武协乃至世界上夺得冠军,成为学院的一大文化亮点。

    三是创建品牌社团,让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成立了近100个师生社团组织,其中创建的武韵协会经过9年的建设,成为学院的品牌社团。自2002年至今在全省各类武术太极拳比赛中获16个第一名,9个第二名,13个第三名及其他荣誉若干;获全国武术太极拳比赛金牌3枚;在2009年8月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上获1金2银1铜的佳绩。武韵协会曾与美国、日本等国进行经济文化和武术协会方面的交流,多次参加省、市以及企(事)业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学生作为协会的成员,走向社会后,仍是协会成员,有的走向世界,将华夏太极推向世界。暮鼓晨钟,协会成员在教练的带领下,迎着曙光,强身健体、形成了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是以文化建设为龙头引领生态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长清校区原生态的苗圃启迪了学院建设绿色校园的思想;长清校区三面环山、翠柏相映的环境,开启了师生建设生态校园的智慧。“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树木”之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立德“树人”之本。入驻长清新校区不久,师生就投入了植树活动,树木树德树人并举,今天的长清校区已是绿树环绕,苍松翠柏、鲜花绿荫交相辉映,充分展示着涵养天地之精气的原生态的美,是绿色之美。它的一木一石都赋予了师生的心血、智慧和休读者的寓意。今天的校园文化建设,绿色成为关键词,新生入学、医疗救助、奖学金发放等等都设置了“绿色通道”,绿色成为学院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色调。

    五是追随社会进步,践行低碳经济,成立“保护黄河协会”,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空间。学生自发成立“保护黄河源”协会,开展保护黄河源讲座,浩瀚的黄河激发了学生爱国爱校的激情;学院的志愿者协会,深入社区,与社区团委联合开展公益活动,有组织地参加全运会、园博会的建设服务活动,从环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空间。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民俗文化,她风情万种,异彩纷呈,才造就了这个美伦美幻的大千世界,如同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美德,泱泱5000年传承不断,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承的文化DNA;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DNA则是通过几代人努力打拼出来的德育为先、技能领先、德能双修、和谐发展。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要素,作为学院,也是人才竞争、生源竞争的要素。众所周知,法国强盛时,法语文化深受欧洲各国上流社会追捧;美国强大之后,美式文化几乎遍布世界角落;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世界上有古罗马、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没人说过古中国!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未中断,中华文化走出国门,是国富民强的标志,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走出校门,得到充实和丰富恰当其时。校园文化只有走出校门,吸纳博大的世界文化,走向和平、正义与和谐才能健康发展;融合先进的社会文化,合着社会进步的脉搏一起跳动才不致落伍;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办出特色,实现德能双修、“厚德载物”的思想,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切身感受中华文化的本质、魅力,接受她的文化滋养,最终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大写的人!!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六日

 

上一条:关于认真学习 唱响校歌的通知
下一条:校歌——走向现代化的明天
关闭窗口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23266号 邮编:250022   Copyright © 山东劳动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鲁ICP备0500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