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大众日报》刊发文章:《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一心两翼三圈”推动三全育人落地见效》,点赞鲁劳职院三全育人工作。全文如下:
在劳动广场上,触摸“劳模手印”深刻感悟劳模精神;在劳动大讲堂里,聆听技能大师讲座增长技术技能;在职业技能竞赛中,弘扬工匠精神感受劳动之美……近年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劳动文化为中心,思政育人和心理育人两翼齐飞,管理圈、学习圈、服务圈三圈协同发展的“一心两翼三圈”新模式,全面推动三全育人工作落地扎根、走深走实。
以劳动文化建设为中心 实现劳动凝心
回顾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发展历史,最重要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财富是什么?是建校68年来一代代师生不变的劳动情怀和优秀的劳动品质。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体系的重要支点,“劳动”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发力点。近年来,学院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按照“一校一品”的统一要求,聚焦劳动文化建设,顶层设计了“三四五”劳动文化建设传承方案,即:明确“固化”“优化”“深化”三化的劳动文化建设思路与步骤;构建劳动文化研究、劳动文化景观、劳动文化活动、劳动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劳动文化体系;实施成立一个劳动文化研究中心、建设一个劳动主题展馆、打造一系列劳动文化景观、开展一系列劳动品牌活动、培育一系列劳动文化建设成果的“五个一”工程。学院通过聚焦劳动文化、汇聚劳动力量,把劳动文化传承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劳动特色文化品牌,在2023年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优质校验收过程中,劳动文化的建设方案和成效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
思政育人和心理育人两翼齐飞 推动教育励心
学院实施思政育人提升行动,打造“思政课+专业课+实践课”课程链。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推动课程体系拓展行动、教师培优育强行动、教学提质创优行动、教研科研助力行动、实践赋能增效行动落地。规划设计红色基因、黄河流域、蓝领劳动“红黄蓝”三色思政实践育人基地,黄河河务局思政基地、劳动文化主题馆等陆续建成启用。举办强专业•优课程•活课堂•促融合•育团队提质培优攻坚行动,发挥好课堂教学在立德树人中的主渠道“主流漫灌”作用。打造专业特色思政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式专业课程,建设党建与课程思政VR 学习体验中心,通过VR 技术打造思政育人新引擎。以劳动文化为特质的课程和师资建设成果丰硕,2022年,4门课程获评国家在线精品课程。2023年,教师陈静入选国家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培养计划,软件技术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教师冯冲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学院建立“6×6×6”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打造人人、处处、时时心理育人特色品牌。建强6支专业队伍,从领导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健全6支心理育人专业队伍,领导层面包括学院心理健康领导小组和系部心理健康工作小组;教师层面包括心理健康教师和辅导员;学生层面包括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灵使者,建立健全专业化心理辅导队伍,做好学生的心理安全守门者、心理健康监测者和引导关怀者。夯实六大工作模块,围绕课程建设、培训体系、知识宣传、咨询辅导、社团建设、公益服务6个模块,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全员覆盖,增强全校学生的心理免疫力。统筹6个实践路径,即育心与育德相统一、预防与发展相统一、问题解决与整体发展相统一、面向全体与个别辅导相统一、课堂教学与生活教育相统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统一。在省教育厅2023年全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中,学院入选特色活动1项、心理辅导干预典型案例2项。
管理圈、学习圈、服务圈三圈协同 促进生态润心
学院充分利用立德树人不同要素间的互动和依存关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查找弱项不足,补齐短板,规划建设管理圈、服务圈、学习圈,做到三圈协同发展、生态润心。
塑造全员育人管理生态圈。进一步理顺学院党委、二级党组织、班级的三级管理育人体系,以党组织为核心,以群团组织为纽带,形成党建带群团建设的工作机制,建立学院、系部、班级“三位一体”管理育人格局,增强组织育人内动力。发挥书记宣讲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讲师团、“劳动大讲堂”宣讲团等的育人作用,把管理干部参加育人活动纳入党组织考核和文明创建考核体系。学院党委获评2023年省直机关党建品牌,信息工程系教工党支部获评全国样板党支部,电气及自动化系党总支获评山东省党建“标杆院系”。图书馆牵头的“书香润校园”项目获评“集体阅读风采展示”省级一等奖。实施学生“自我管理提升行动”,调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不仅是学院管理的对象,更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力量,学院在各项管理中注重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与机会,引导学生养成自律、向上、向善的良好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信息化学生教育管理平台、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系统,推动校园无感知信息化管理。2023年,学院入选为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数字赋能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改革经验”获评教育部2023年数字化赋能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
形成全程育人学习生态圈。学院从入学教育、技能提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文化活动、就业创业教育等多个层面,构建学生学习生态圈,在实践育人中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立足人才培养全过程。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技术技能成才。学院将就业导向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聚焦山东省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以及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提升高级技术职称能人才供需匹配度。依托“到梦空间”系统,实现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模块划分、信息发布、过程管理;实现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客观记录、科学评价、情况反馈和成绩认证,以及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数据的收集挖掘和统计分析,累计学生使用人数10538人,发起活动53209个,活动参与1820406人次,人均参与活动172.7个。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全过程。学院将劳动教育课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劳动周的形式统一组织授课。劳动教育课作为大一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被纳入学分制管理。探索实践增信,积极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及“雷锋精神我传承·青春闪耀新时代”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3年,学生李萌萌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平面设计项目银奖,另外有16名学生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一等奖11项、二等奖5项。学院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省直机关五四红旗团委、山东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
打造全方位育人服务生态圈。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中,学院党委制定了《党员干部包干+服务一线师生制度》,安排机关教辅党支部主动联系系部党总支实行一对一结对服务。直属党支部的全体党员干部面向一线系部最小、最末端的单元开展包干服务,每一名党员干部包干服务一个班级,并从这个班级中增加服务一个学生宿舍、一名困难学生、一门课程的教师课程小组。做到紧密结合立德树人、紧密结合日常工作、紧密结合思政教育。学院开展资助育人质量提升行动,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管理制度,将“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有机结合,构建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性资助体系,建立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机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开展网络育人专项行动,加强对面向全院师生的“官微”,面向党员干部的“劳职先锋”,面向青年团员的“青春劳职”新媒体阵地管理,通过身边的榜样、思政微视频展播等活动,让师生身边的人上镜,讲好劳动故事,汇聚育人合力。推进融媒体“专栏化”运作,创新表达方式,抢占新媒体阵地,发挥网络育人功能。
未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将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方面持续发力、深化改革,在新时代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之路上书写“劳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