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上搞清楚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对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及其相互关系,有过明确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两大发现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结果,必然是社会化生产冲破资本主义私有制桎梏,必然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把社会主义学说奠定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性变革。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获得的理论结果。这个结果,就是从理论上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阐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被压迫的工人阶级指明了彻底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不可机械地分割。而整个马克思主义论述的核心问题,就是资本主义因自身难以克服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结果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序言中曾明确地说过,该书论述社会主义的第三编第二章《理论》部分即专门论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的部分,“是我所主张的观点的一个核心问题的表述”。
其次,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相互关系。
科学社会主义是植根于社会主义运动又指导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把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理想,指引工人阶级为实现这一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过:“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明确地把科学社会主义称为“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密不可分,与实现工人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实践密不可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都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由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以及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决定了科学社会主义能更直接、更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并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
科学社会主义是革命性和科学性都很强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工人阶级彻底解放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的革命学说,革命性是其鲜明特点。科学社会主义确立的革命任务、革命目标及革命性质决定了它具有鲜明的革命性。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即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以及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及其规律。科学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为基石的。它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展望“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从而使这一具有革命彻底性的学说又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和立论基础以及研究和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它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是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说。在它诞生之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已经存在。恩格斯指出,从那时起,“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常常作为未来的理想隐隐约约地浮现在个别人物和整个整个派别的头脑中”。这里说的人物和派别,就是指空想社会主义者。但是,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被压迫的工人阶级才能认识到自己行动的条件和性质,才能认识到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是一定能够实现的。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锐利的“批判的武器”。科学社会主义决不是书斋里的学问,恩格斯明确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活的行动理论”,是人类特别是工人阶级的伟大的认识工具。因此,它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改造旧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可见,科学社会主义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统一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是批判性与继承性相统一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的现实矛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是在批判种种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流派,尤其是在批判和继承空想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的这种批判性,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既指出它相对于封建社会的进步性,又指出它剥削、奴役无产阶级的本质;既指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又指出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条件。在对影响工人运动的各种思潮的批判中,既指出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自诩的“社会主义”的阶级实质,又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同它们的批判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既指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即其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又指出它有积极的合理性因素,需要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的合理性因素加以批判地继承,并把它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这种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特点,表明了它决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恰恰相反,科学社会主义总是以开放的姿态,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并回答人类社会发展中提出的种种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的批判性是其革命性的真正体现,它的继承性是其开放性的有力佐证。
科学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正是由于具有上述品质,从而决定了科学社会主义要求把基本原则与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因为只有这种结合,才能改变和推动社会实践,从而也丰富和发展理论本身。《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多年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和一次大发展。第一次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第二次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大发展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界定为扎根于当代中国实际的科学社会主义,既阐明了两者的辩证关系,又指出了科学社会主义要求把基本原则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这个鲜明特点,从而使科学社会主义成为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
三、正确掌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要与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相结合。要真正掌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必须结合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这种学习,一是可以往前追溯,即学习和了解空想社会主义史。有比较才有鉴别。了解空想社会主义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有哪些基本主张,又如何从兴起到衰败的,从而认识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是历史的必然。二是往后延伸,即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怎样从一种学说转变为运动,进而转变为社会制度的。重点要了解它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尤其在中国运用和发展的历史过程。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研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典代表作与研读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代表作相结合。原著与原理的关系好比是源头与活水的关系。只有读懂读透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代表作,才能深刻领会蕴含于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我们党历来重视并倡导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尤其重视并倡导学习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代表作,这主要是指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重要文献,它们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时代特征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成果。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与掌握人类所创造的丰富知识相结合。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真正掌握这门学问,即深刻领会它的基本原理,必须有广博的科学知识特别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的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中说,他为什么要在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简述中提到康德—拉普拉斯的天体演化学,提到现代自然科学和达尔文,提到德国的古典哲学和黑格尔?这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只能产生在古典哲学还生气勃勃地保存着自觉的辩证法传统的国家,即在德国。恩格斯还指出,只有在英国和法国所产生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受到德国辩证法的批判以后,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尚且涉及自然科学、哲学、辩证法和历史等,那么,要掌握它的基本原理更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列宁有句名言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尤其要紧密联系实际。理论来自于实践,学习理论、掌握理论需要紧密联系实际。只有联系实际来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深刻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针对性和科学内涵,才能深刻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尤其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密切联系改革开放实际,真正学好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更好地认清中国的国情、人民的期盼和我们肩负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