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首页 | 理论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习材料 | 宣传信息 | 通知公告 | 媒体视角 | 联系我们 | 师德建设 
 
宣传部
 
 首页 
 理论研究 
 校园文化 
 学习材料 
 宣传信息 
 通知公告 
 媒体视角 
 联系我们 
 师德建设 
 
   理论研究
 

以文化建设为龙头引领“生态校园 绿色校园 和谐校园”建设
2011-06-10 18:59  

 

以文化建设为龙头

引领“生态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张友山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在学院已经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适度规模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成为学院当前建设发展的重点。现就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尤其是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为龙头,引领生态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从而促进学院内涵建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化民成俗”,重在教育,以先进的文化引导人

我国5000年传统文化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何将这些传统文化与学院文化有机结合。首先要思考的是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相融合,其核心就在于每位师生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与国家、集体的前途、命运、利益相融合,具体体现在学院工作中就是师生员工以校为家,甘于奉献,爱岗敬业,踏实工作,共同维护学院的利益,建设发展好学院的各项事业从而促进个人事业的良性发展。其次,要用先进的文化引导师生员工,就是要提高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能力,科学地调节好师生员工的政治思想素质以及文化、业务和身心素质,并处理好四者之间的关系。中科院杨叔子院士如是说:政治思想素质是灵魂,方向一错,全盘皆误;文化素质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业务素质是主干,主干不存,枝叶何托;身心素质是保障,青山不在,用材哪来。四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对任何一个方面的忽略,都有失偏颇。同时,我们还要塑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除了教职工代代传承外,还使之延伸到每一届、每一位学生,并通过我们的学生向社会、向更大的范围延伸,将校园文化品牌化。

教育按照“德、智、体、美、劳”的要求全面地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2000年学院进入高等职业院校以来,我们注重了以先进的文化引导人,以“明德厚能、博学笃行”的校训作为学院师生思想文化建设的基石,以师德建设和德育建设为核心,坚持用先进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引导广大师生,通过“讲文明,树新风”系列的活动的开展,大力宣传道德风尚、社会公德、文明礼仪等,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所谓“化民成俗”,其实质是重在教育和引导,只要我们始终用先进、和谐的文化理念来教育和引导师生,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样的点滴小事做起,使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秩序就会在持之以恒的引导中逐渐培育和形成。

二、“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以优质的资源培养人

温家宝总理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他同时指出:“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国家兴衰、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作为全国1600万教育工作者的一部分,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正在进行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从技术的角度为我们明确了培养人才的规范,从学院领导到师生员工,都应当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找准各自的工作位置和方向。基于教师在教学一线的重要作用,学院各级党政领导都要关注教师的培养、培育和发展,要从思想上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从组织上全面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从行动上支持教师队伍建设,从资金和财力上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加强教师的进修和培训,确立教师在教学一线的重要地位,从工作上正确引导他们,从生活上切实关心他们,逐渐形成一级关心一级,一级带动一级,领导关心教职员工,教职员工关心、关怀学生,学生关爱老师、关注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办学格局和人文关心的良好氛围。

教师队伍的优劣直接影响育人质量的高低。我们的教师要始终坚持学习、加强自我修养,完善知识结构。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更要完善技能结构,做一个登得讲坛、下得车间,理论过硬,技术领先的全面发展的人。要深入学术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我们还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教育资源不仅是学校的声誉、品牌、生源和硬件,不仅是师资队伍的知识水平、业务才干和教学经验,还包括着更为重要的软件——师德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说,以爱心和奉献为内涵的高尚师德,正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优质教育资源。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利用各种优质资源,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水平,只有不断完善优化我们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以人为本,不断创新,以科学的方法塑造人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教育规律,研究教育规律,惟有关注教育规律,教学才能得法。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要求:一是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不同于本科院校,其重视实训,德育为先,技能领先,德能双修,和谐发展。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做扎实的人;学做事,做踏实的事;学生存,学思考,学合作。在注重高技能培养的同时,还要学会创新,学会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实践后进行理论提升和技术创新;其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还体现在“职业”上,一要教育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二要教育学生在现代职业生涯中坚持与时俱进。因此,我们的“职业”教育还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师生都要紧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潮流,做教师的要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做学生的要总结学习方法,交流学习成果,提升学习质量,全面把握知识和技能;第三,高等职业教育要始终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广泛,要求也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方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计划等都要符合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要求,要着力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以及高级技能型人才;最后,教育无论从“教”的方面探索,还是从“学”的方面研究,教育的对象都是人,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方法塑造人、培养人和发展人。

要突破长期形成的按传统、凭经验组织教学和实施管理的思维定式,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工学交替、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订单培养等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无疑是适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完全可以作为高职院校的主导性教学模式。而校企合作则是学院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虽然是一个长期的探索和改革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有效地打破了职业教育的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加强了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力地推进了高职教育的改革。只有在发展中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才能找到更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出社会认可度高,技能领先,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四、环境和谐,知行合一,以和谐的理念教育人

在以先进文化引导人,以优质资源培养人,以科学方法塑造人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和谐的环境在育人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制约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发挥了隐性课程的作用。因此,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对于陶冶师生情操,形成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环境文化建设要遵循建筑规律和美的规律,系统整合教育资源,不断完善设施设备,丰富载体。以文化为主,进一步加强校园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以人文环境建设为主,精心设计和创造校园文化环境,为师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

就目前长清校区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而言,在强调净化与绿化的同时,更要强化生态校园建设意识,特别是节约型生态校园建设,这就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同时要实现观念形态的转变:一是必须从节约可有可无的观念形态,彻底转变到必须节约的思想意识上来,要把紧钱袋子,并将有限的资源、能源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个小螺丝帽或一个螺钉做起,将节约、节俭的理念放在事关学院科学发展的大局位置来认识;二是必须从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模式转变,切实做好资金预算,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学院建设发展的刀刃上,真正把学院建设成集人才培养、资源节约、环境优美和生态良性循环为一体的和谐校园。在节约的前提下,校园环境建设探索依照现有生态圈而建的整体思路。比如长清校园征用的土地上绿色作物多,可以在有计划移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原有的苗圃,在合理做好长清校区未来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将能到位的绿化带及时规划到位,让所有的绿化建设疏密有度、错落有致,和谐自然。

净化是绿化的基础,绿化是美化的前提。净化、绿化做好了,就可以投入必要的资金进行美化,如景观建筑、休读点、室廊文化等的建设与完善,由此学院长清校区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雏形也就逐渐形成了。至于亮化,则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因此,亮化是我们校园环境文化的后续工程,需要依托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来逐步完成。

学院每年3月都组织师生进行植树活动,可以说,植树也是育人的过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树的过程就是营造绿色校园、生态校园的过程,它营造了人与人的和谐,自然与人的和谐,校园环境的和谐。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追求和谐,营造和谐,建设和谐,因为我们坚信:平和淡定的心态,必然有利于师生员工建立宁静致远、深思熟虑的学风,也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师生员工的聪明才智和智力潜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一个分子,诚愿与全体师生员工一起,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龙头、合力共建节约型生态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

上一条:坚持育人为本理念全方位推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
下一条:高职高专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关闭窗口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23266号 邮编:250022   Copyright © 山东劳动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鲁ICP备0500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