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首页 | 理论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习材料 | 宣传信息 | 通知公告 | 媒体视角 | 联系我们 | 师德建设 
 
宣传部
 
 首页 
 理论研究 
 校园文化 
 学习材料 
 宣传信息 
 通知公告 
 媒体视角 
 联系我们 
 师德建设 
 
   理论研究
 

坚持育人为本理念全方位推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
2011-06-10 19:00  

坚持育人为本理念

全方位推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党委副书记 王兴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高职院校不仅承担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使学生成人的任务,还承担着学生思想道德、人文精神教育,使学生成才的职责。在当前,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人们的社会角色和利益关系开始由单一向多元转化,价值观念、目标追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保持正确办学方向和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模式和教育主体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许多不同。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传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强烈冲击,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具有时代特点,比过去复杂得多的新情况、新问题。首先,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增加和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把五彩缤纷的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文明相互交织、碰撞,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德育工作,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取良去莠,继承光大优秀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时代精神、进取意识,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摒弃庸俗、功利和极端个人主义的错误价值取向。其次,现行高职教育模式,弱化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高职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专业理论上以“够用”为原则,偏重学生的技能培养,从技能水平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这种模式明显弱化了人文素质教育,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从某种程度上削弱和动摇了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与灵魂的定位,使得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不能很好的得到落实,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普遍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究其深层原因还是对德育工作定位不到位。三是,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增加了德育教育的特殊性。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类型层次复杂,有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技校和职高毕业生。同样是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成绩是普通高考录取的最后批次。这些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弱些,自我约束能力和进取心不够强。并且有的高职学生认为进入高职院校是考不上普通高校之后的无奈选择,存在自卑心理。高职院校学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因此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将德育摆在整个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形成全校、全员和全过程抓教育的格面。同时,要不断创新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一,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工作观念。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灵魂,又依托智育、体育、美育为载体,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就是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受到良好教育,获得最大的发展,在这几个方面的教育中德育是最重要的。围绕学生的发展和成才,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个性特征和成长背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此调动他们通过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把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成为合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和谐发展意识,引导学生理性地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坚持自我与集体、当前与长远、现实与理想的和谐统一。

第二,更新教学观念,发挥课堂教学主导作用。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其内容涵盖了政治、伦理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主阵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其基本观点,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以及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激励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创新,善于创造,敢于奉献,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加之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不高,造成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因此,要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出发,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和良好互动。教师应及时搜集本领域的最新资料,不断调整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学到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从学习中领悟到收获知识的乐趣。在教学手段上,德育工作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等,突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学术底蕴不足等因素,加强具有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推进德育工作的紧迫任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既要重视精神文化建设,也要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在制定总体规划时,要把以校园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为核心的现代校园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建设具有自身特色与深厚人文底蕴的建筑和景观设施,合理配置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资源。要增强制度建设的人文化,通过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多管齐下,塑造和提升校园文化。要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校报、广播、校园网、电视、宣传栏和学生刊物的作用,提升和凝练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努力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环境。

第四,积极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德育工作必须融入社会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领悟德育规范和内涵要求,将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学校要立足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和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磨练意志,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是德育教育的有效形式。学生社团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助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发展,进行自我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针对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想特点,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参与面广的文化活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展示才华,陶冶情操,锻炼能力,升华思想,增强进取精神。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唱响主旋律。组织开展系列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如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技能大赛和专业展示、学术报告、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及文化艺术素养。组织各种先优评奖和比学赶帮活动,激励学生学习先进,形成积极向上、奋勇拼搏的氛围。

第六,加强宣传引导。宣传思想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和途径。要充分利用重大事件和先进典型、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对学生教育引导。先进典型由于体现了时代主流精神和道德规范,具有强大的导向、激励、感召和引领作用,要认真挖掘校园内外勤奋学习、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立志成才等典型事迹,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给学生,用高尚的精神塑造、激励和引领学生。当代大学生思想开放、视野开阔、思维敏锐,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社会发展十分关注,要重视利用即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习讨论,加强教育引导。教育过程中,要因势利导,以理服人,解疑释惑。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包括校报、校园网、广播、电视、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弘扬社会主旋律,形成强大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环境。

第七,加强对学生的服务咨询工作。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时解决好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就业问题,把为学生提供贴心的服务,作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完善学生心理咨询队伍和机构,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培养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和辅导员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引导和帮助,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在学习、择业、交友、生活、家庭、社会等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要切实关心学生的生活,坚持辅导员进公寓、进教室、进食堂制度,做好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帮扶等工作。

第八,健全完善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全员工程,必须健全完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党团组织、学生工作机构和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学生工作队伍的政治、工作和生活待遇问题,使学生工作队伍适应教书育人的要求,成为高职院校教职工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有关部门、党团组织和教学单位要经常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德育工作状况,把德育工作纳入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定期部署、检查、考核和总结德育工作,各负其责,协调一致,创造性地做好德育工作。

上一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我院节约型和谐安全后勤
下一条:以文化建设为龙头引领“生态校园 绿色校园 和谐校园”建设
关闭窗口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23266号 邮编:250022   Copyright © 山东劳动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鲁ICP备0500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