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首页 | 理论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习材料 | 宣传信息 | 通知公告 | 媒体视角 | 联系我们 | 师德建设 
 
宣传部
 
 首页 
 理论研究 
 校园文化 
 学习材料 
 宣传信息 
 通知公告 
 媒体视角 
 联系我们 
 师德建设 
 
   理论研究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共同之路、必由之路
2011-06-10 20:59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职业院校

和企业发展的共同之路、必由之路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孙云早

 

    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广大实际工作者和研究机构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这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共同之路、必由之路,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界和企业界的共识。

    一、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解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我国职业教育历经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定量概述

    从我国教育规模来看,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在校学生规模为世界之最。2005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4030.9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2409.1万人,占59.8%;中等职业教育(中专、职业高中、技校和成人中专)在校生1600万人,占40.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2.7%;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1%,普通高校中,本科生占54.3%,高职生占45.7%。 

目前,从全国高等院校结构上来看。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占39.1%,职业教育院校占60.9%。

    (二)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定性概述

    笔者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必然要历经创建、规范、提高三个历史阶段;目前,创建阶段已近尾声,初步格局基本形成,院校数量几近饱和,办学规模比较可观,办学层次逐步提升,整顿规范已经开始。教育部周济部长说:“一个充满活力、基本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职业教育在理论体系上日趋完善,统一了思想认识。教育部明确,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在实践的基础上,国家统一了《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形成了19个大类、78个二级类、532种专业《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2005年又在《目录》外增加专业185种。

    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发展的共同之路、必由之路

    中央、省制订的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产学研结合,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发展的共同之路、必由之路。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职业院校而言,主要解决办学条件、育人模式、学生就业三大问题;对企业而言,主要解决产品生产、培训员工、智力支撑三大问题。职业院校生存的依托是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企业和市场是职业教育院校“产品”的接受者、检验者、使用者和直接受益者。

    (一)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改善办学条件的主要形式

    所谓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改善办学条件,就是行业或政府主管部门、企业、企业家以资金、设备、场地等方式资助学校办学。

    形式一:合作建校,以实施行业或政府主管部门、企业、企业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规划。如民营企业家投资并命名的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

    形式二:学校提供场所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以推销企业产品或为企业产品培养售后服务人员。如海德堡公司提供设备和500万美金与深圳职业学院共建印刷实验室、本田公司提供设备与福建交通职业学院共建汽车实训基地、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设备与SDJTZY学院共建客车制造与维修实训基地。

    形式三:学校提供场地场所共建培训中心,以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计划、售后服务要求及员工岗前岗上培训需求。如海尔集团在石家庄通过招标与河北职业学院共建培训中心。

    形式四:依托职业院校提供智力支撑共建研究所,以完成企业或行业协会委托的科研开发项目。如深圳职业学院的设计艺术专业与广东省家具协会合作共建家具研究所、养殖专业与广东省水产协会共建海洋生物研究所、种植专业与广东省农科中心共建果树研究所。

形式五:学院以捐赠单位名义设置奖学金及奖教金。如SDJTZY学院设置的“青岛交通”奖教金、“济南平安”奖学金等。

    (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完善育人模式的主要形式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完善育人模式,就是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培育学生,“这是一种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与有计划和有指导的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教育模式,这种实际工作经历是与学生的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相联系的”。这包括,一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如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和修改课程教学大纲;二是企业成为学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提供课程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条件。

    形式一:学校与企业或行业就生产、管理实际中的问题联合进行课题研究。如SDJTZY学院与德工集团联合开发便携式电磁振动仪。

    形式二:学校与企业达成协议,互派员工进修及实践,培养双师素质人才。如SDJTZY学院派出教师去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派出员工到SDJTZY学院进修的同时承担教学任务。

    形式三:学校与企业或行业以契约形式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生产实习条件,接纳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如SDJTZY学院与全省几十家企业签订了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议,每年接纳大量的学生进行实践实习。

    形式四:学生在学校与企业交替中实现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互动。如SDJTZY学院针对学生在第五个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课程实习、毕业设计实习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在第六个学期强化理论教学。

    形式五:校企联合办班,进行“订单式”或“项目化”培养。如SDJTZY学院学生与潍坊联运公司联合举办“客运站场管理”项目订单班,采取了“1.5+1.5”的交替模式,三个学期在学校学习,三个学期到企业边顶岗实习边接受学校去企业讲课的理论学习。

    (三)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解决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解决学生就业,就是学校与企业用契约等方式确定的按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为企业培养或向企业推荐毕业生。

    形式一:订单式培养和就业。学校与企业通过契约等方式,按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为企业培养或向企业推荐毕业生。如SDJTZY学院与潍坊百大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签订的培训订单。

    形式二: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如SDJTZY学院、潍坊联运公司、学生三方签订“客运站场管理”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协议。

    形式三:优先推荐优先就业。学校优先将优秀毕业生向合作企业推荐,合作企业优先接受合作学校的毕业生。如SDJTZY学院在与全省几十家企业签订的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中,明确契约了“优先推荐优先就业”。

    三、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内涵要素

    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育人模式、解决学生就业都是从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中抽象出来的。这是学校与企业直接面向教育的三种合作方式,其目的是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服务教育。

    (一)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内涵要素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内涵要素可以概括为双主体性、双赢性、契约性、全程性、目的性、情景性、计划性与规范性、时间性、监控性、考评性、补助性。一是学校与企业的双主体性;二是学校与企业互惠互利的双赢性;三是通过协议方式确定学校与企业关系的契约性;四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全程性;五是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水平为宗旨的目的性;六是企业提供针对培养对象、培养目标与职业目标的工作实践的情景性;七是工作实践的计划性与规范性;八是工作实践有一定课时数保证的时间性;九是工作实践全过程受到监督的监控性;十是工作实践质量接受考核和评价的考评性;十一是企业为学生的工作实践制服一定报酬的补助性。

    (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成功院校的特点

    几年来,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比较成功的职业教育院校的共同特点,就是紧紧结合本校主打专业及区域经济,全面实施了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一是合作范围广泛,各个专业都积极开展了与企业的合作,并形成了合作企业的群体。二是合作内容全面,在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育人模式、解决学生就业以及合作生产、经营、科研等方面,与企业展开了互惠互利的合作。三是合作形式丰富,契约式、信誉式合作,长期、中期、短期合作等。四是合作层次多样。

    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基本途径

    笔者总结几年来的实践体会,实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基本途径,一是通过建立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相关行业协会学会都作为学院发展咨询委员单位;二是通过成立专业管理建设委员会,发挥相关企事业单位、相关行业协会学会及其特聘专家、教授的作用。通过他们寻找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新的增长点;三是从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开始,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四是从各专业接受企业淘汰设备开始,到共建实验室、培训中心、研究所;五是从向企业提供优秀毕业生开始,到组织订单式培养和长、中、短期培训;六是通过校企合作的示范建设,吸引其他企业加入合作办学;七是把自己做大做强,变被动为主动。

    五、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方面的理论研讨已比较深入,在实践中也探索出一些成功的模式和经验,但总起来看,校企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能适应院校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影响和制约校企合作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还未能真正调动起来,“校企合作学校一头热”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体制还未发育成熟,多数企业在资本积累和生存发展中还处于爬坡阶段,企业更多考虑的是自己当前的经济效益和生产秩序,加之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不平衡状态严重存在,企业无需承担人才培养成本即可以直接获得劳动力供给,校企合作能给企业带来的回报和“共赢”还未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

    二是职业院校自身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几乎所有职业院校都已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于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一涉及到具体问题,长期封闭办学的惯性思维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往往会产生很大的作用。顾虑教学秩序和教学计划被打乱,顾虑办学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顾虑学校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甚至顾虑与企业的关系不好处理等等。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是某些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并非积极努力的主要原因。

    三是政府的职能还不到位。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校企合作机制的真正形成需要相应的法律体系予以保障,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近几年我国政府为促进校企合作制度的形成尽管也出台了不少政策,但多属于倡导和鼓励方面的行政条文,执行起来弹性较大,还缺少法律层面上的刚性约束。另一方面,政府要培育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要引导企业自主经营、参与市场竞争,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硬性规定还持谨慎态度。在这种状况下,校企之间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学校和企业的协作和互动。

    六、对我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看法

    我校有五十年培养技能人才的历史,在产学研结合方面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路子。九十年代以前,学生的技能训练基本上都是结合产品的生产过程完成,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结合培养人才的过程。我们的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学校办工厂”,工厂是学校的一部分,人才培养和产品生产是学校的两项中心工作。这种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取得了成功。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十几年来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校办工厂遇到了体制上的困难,再用计划经济“统包”的方式管理生产性组织已经失去了环境基础和发展活力。为了解决学生的技能训练问题,我们逐步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实训中心,结合产品生产过程完成的技能训练变成了以课题为单元的教学训练,这种变化已在客观上影响和弱化了我们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成为学校在今后发展中要着力改革的一个方面。

    勿庸置疑,我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走特色发展之路,要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基础。然而我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在哪里?笔者认为靠学校自己的力量办校内封闭式的实训基地路子会越走越窄,这不仅因为随着学生人数的快速增加,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容量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而且缺少产品的实训教学学生学不到真本领,纯消耗性的实训教学我校的财力也难以长久支撑。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教学要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校企合作对于我们学校有两层含义,一是实训教学要更多地走出去,与更多的校外企业建立起比较稳固的长久的合作关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顶岗生产实习的机会;二是要把校外企业引进来,让校外企业在我校建生产车间,企业提供资金、设备、材料、产品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学校提供场地、师资和教学管理。让学生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完成技能训练。这种模式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校实训基地的管理状态和经营机制,为我们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找到一条很好的路子。目前我国许多职业院校采用这种模式建校内实训基地都取得了成功。我校随着新校区建设分期施工,从时间和空间上都已具备引进企业投资的条件。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已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时机和环境。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打开校门,以一种大职业教育的胸怀和气魄,把校外优秀教育资源引进来,以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对待和处理运作中的具体问题,努力开创实训基地建设和学校发展的新局面。

 

 

 (注:文中    SDJTZY学院为笔者原工作单位代称,时任院长。)

 

上一条:谈和谐社会的高职教育
下一条:大学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研究
关闭窗口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23266号 邮编:250022   Copyright © 山东劳动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鲁ICP备0500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