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首页 | 理论研究 | 校园文化 | 学习材料 | 宣传信息 | 通知公告 | 媒体视角 | 联系我们 | 师德建设 
 
宣传部
 
 首页 
 理论研究 
 校园文化 
 学习材料 
 宣传信息 
 通知公告 
 媒体视角 
 联系我们 
 师德建设 
 
   理论研究
 

努力追求以校园文化治理学校的崇高境界
2011-06-10 21:01  

努力追求以校园文化治理学校的崇高境界

——我院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调研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孙云早

 

    任何一所被社会、被历史予以肯定的学校,无不是以丰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凝聚着全体师生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共同的价值取向,无不是以自己的学校精神作为全体师生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共同的精神特征。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形象、特色、风格和水准的具体体现,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的灵魂所在。基于以上,所以我们在学校50年校庆大会上和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里都提出,要“努力追求以校园文化治理学校的崇高境界”。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要素

    校园文化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媒介文化等五个方面构成。物质文化与媒介文化共同构成了校园文化中的环境文化。

    (一)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这是一所学校相对稳定的、共同的精神品质、理想追求、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理念和文化氛围的特质和总和,这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精髓和内涵。主要包括学校精神、道德水准、价值观念等,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等方面。

    (二)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保障和措施。这是校园文化中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人与物的中介,是学校师生的意识与环境、理念与形态的结合,是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准的反映。主要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方面面的规章制度,体现在学校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管理活动及学校内部各要素、各子系统的协调运转等各方面。

    (三)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气质和折射。这是校园文化在学校师生言行中形成的文化特质的外化表现,是荣辱观和规章制度转化为师生实际行动的动态体现,是学校风格、办学特色的表象。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视觉标识以及包含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歌、校徽(校标)等行为标识,体现在学校的决策、管理、治校以及师生的言行举止上。

    (四)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和依托,也是校园文化中的环境文化之硬环境。这是校园文化在学校物质环境中的直观感觉,是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物质基础,是表达校园文化特质的器物依托。主要包括校园布局、建筑风格、装饰色彩、绿化美化、校容校貌、基础设施等物质环境,体现在学校物质环境所蕴涵的文化特质和文化氛围。

    (五)媒介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平台和窗口,也是校园文化中的环境文化之软环境。这是校园文化在学校传播的平台,是体现校园文化的窗口,是营造学术氛围、育人氛围、舆论氛围的载体。主要包括校园网站、师生社团、校友联谊及人文教育、学报、校报、信息简报、声像广播、新闻宣传、板报墙报、各类文化活动,体现在环境文化之软环境所蕴涵的人文内容、舆论导向。

校园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中的学校精神,这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人们普遍认为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年代是学生时代,原因就在于校园文化以有形无形、有声无声地形式渗透和塑造了人们的素养,影响着学校一代又一代师生特别是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创造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师生们在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去净化灵魂,去升华人格,去完善自我。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学校“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中明确了“学院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就是以正确的政治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更快更好更多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精神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精神文化建设,必须把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放在首位,必须以先进文化为根本方向,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基础。当前,我院必须把大力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作为精神文化建设的着力点,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使其有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于学校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媒介文化及办学方向、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等各个方面,成为学校师生普遍的思想共识和自觉的行为准则。在形成具有特色和个性的学校精神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校史传承与比较教育,使全体学生在校史传承教育中了解、领悟和弘扬学校精神,使全体职工在校史比较教育中扬长、避短和光大学校精神。

当前,在高职院校特别是理工科高职院校中,普遍受到学制短、就业率“一票否决”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党群工作可有可无、人文课程可减可删的误解,往往注重了技能培养而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和人文素质教育,导致了师生人文的缺失、人格的缺陷、精神的空虚。对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站在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加强德育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结构基础上,强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一是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意识形态范畴内起主导作用的思想指南。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社会理想的最高层次,是社会理想范畴内占主体地位的价值目标。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社会精神范畴内占主体地位的价值内容。四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集中概括,是社会价值范畴内占主体地位的价值标准。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联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其他基本内容的纽带。只有通过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才能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更好地感染、熏陶、启发和激励人们,促使社会价值观的传递和转换,推动人们形成共同的价值认知、价值理想和价值规范,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基础,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制度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制度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根本途径,是保持学校良好工作秩序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校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关键措施,是衡量一所学校校园文化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我院必须把加强制度建设、深化制度创新、狠抓制度落实作为制度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必须要以党和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为准则,紧紧围绕学校发展规划和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管理活动等实际,以彰显学校精神文化为核心,建立健全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方面面的规章制度等,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机制;狠抓制度落实,确保各项管理活动有章可循、有效运转、严谨周密、工作高效。

在制度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在准确把握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深化制度创新。一所历史悠久的技工教育学校发展为技工教育加高职教育,实行了普通高校的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因此就要按照新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管理活动和新的办学方向、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等,进行新的制度文化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党群工作规章制度,包括党的工作制度、党的纪律制度、组织工作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工会工作制度、共青团与学生工作制度、辅导员工作制度、党群组织职责范围。二是建立健全行政工作规章制度,包括行政管理制度、财务工作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人事劳动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基本建设制度、后勤工作制度、实训产业工作制度、校友会工作制度、行政部门职责范围。三是建立健全教学工作规章制度,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教务管理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籍管理制度、教材管理制度、语言文字工作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师资管理制度、成人教育制度、图书馆规章制度。四是建立健全学生工作规章制度,包括学生管理制度、公寓管理制度、招生就业工作制度。

在制度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把握好“扬与弃”的关系,在充分肯定学院历年技工教育办学成就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能脱离开职业资格培训教育的行列,也不能游离于普通高等教育之外,尽快探索高职教育与技工教育有机结合的办学规律和办学模式,建立适应高职教育加技工教育需要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并相应地开展管理活动,与之相应地进行制度文化建设,突出创新和发展。要对于原有制度做到不立不破、先立后破,对于原来没有的制度做到按需制订、管用可行。要结合学院实际,把职业教育特点和学校精神文化理念体现在各项规章制度中。要立足于实用,注重制度的系统性、科学性、合法性、规律性和规范性。要体现出规章制度所具有的导向性、强制性、约束性、规范性、严密性、条款分列式的结构、筋条式的语言等特点。

    (三)行为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行为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由理论到实践、由思想到行为的实现过程。当前,我院必须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由理论到实践、由思想到行为,以及把学校制度文化转化为自觉行动作为行为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使学校建立的“十荣十耻”、职业道德规范、标识系统以及包含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不仅是书面的规范和口号,重要地是外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

要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文化外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关键是要狠抓落实,通过制度落实使全体师生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形成鱼校园文化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联系学校实际,当前重点是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在“一训三风”的落实中。第一,要使全体师生能够终生从“厚德强能、博学笃行”的校训中受益。“厚德”是育人的训诫,“强能”是教书的追求,全体师生不仅知识和技能要“博学”,还要在社会实践中“笃行”,具备“又红又专”的品格。第二,要努力彰显“求真、求实、求精、求能”的校风。“求真”就是要积极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追求真理和真知;“求实”就是不仅做人要诚实、真实和实在,而且做事要务实、扎实和踏实,探求事物客观存在的真实性;“求精”就是对知识和技能要精湛精确、精益求精、争创一流;“求能”就是要强化能力、一专多能。第三,要继承和发扬“学高为师、艺精为范”的优良教风。这不仅是对教师“双师素质”的根本要求,也是学院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办学特点,更是学院长期以来所倡导的教学风格。教师的学识只有达到“为师”的标准,方可成为后学的师表;教师的技艺只有达到“为范”的标准,才能成为从教的模范。第四,要坚持和营造“德能双修、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德能双修”是为了“厚德强能”,“学以致用”是为了“博学笃行”,学风与校训相呼应,强调学生以修养伦理、完善品德和培养技能、提升能力为学习的根本目标;学习的目的是致力于使用和实用,要努力培养投身生产实践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在行为文化建设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而在“师傅与徒弟”中最为关键的是“师傅”。我们必须加强党的工作,不断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建立和谐、有为、风正的领导班子队伍、中层干部队伍、党员和教职员工队伍。特别是要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促进工作作风建设、带动工作态度改进、推进工作效益提升,最终带领全体教职员工,牢固树立讲使命、讲政治、讲发展、讲团结、讲学习、讲正气、讲协作、讲责任、讲服务、讲自律的意识,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两个务必”,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学院党委提出的“十荣十耻”规范自己的行为,防止和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作风。

    (四)物质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物质文化建设因为各个学校的校园物质环境不同而不同,因此每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在学校物质环境中给人的直观感觉也就不同;校园物质环境每一处的设计、构思、建设、管理,都应该与校园的自然风貌有机地结合,并蕴涵着自己校园文化特质的追求和内容、营造着自己校园文化特质的精神和氛围。因此,我院必须把精心建设、加强管理物质文化并力求以有形的景物陶冶无形的精神、以高雅的环境营造育人的氛围作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师生的情操、美化师生的心灵、激发师生的灵感、启迪师生的智慧,这是学校特有的无形之精神文化和有形之物质文化的复合。学校长清新校区的建设给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带来了百年不遇的难得机遇,我们在科学规划、分期施工、积极推进新校区建设的同时,必须突出物质文化建设这个重点,通过校园布局、建筑风格、装饰色彩、绿化美化、校容校貌、基础设施等物质环境依托,蕴涵着新校区“山之托、水之韵、文之毓”——即回归自然、体现生态、融汇文脉的总体构思、学校“一训三风”及校歌等精神文化特质、追求和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应当是让每一堵墙都说话”。戴维/乔丹说“大学里每一块砌墙的石头都势必会给学生以美和真的熏陶”。校园物质环境每一处的设计、构思固然重要,但是其后的建设、管理更为重要。一面硕大的墙面却满是涂鸦、采光明媚的教室却徒有四壁,几把放在教室窗台上的拖把、一版贴在宣传壁栏上的“膏药”,不仅让人们困惑其中蕴涵校园文化的追求和精神如何解读,还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的“学生置身于其中的校园环境也是一种教育要素或反教育要素。不佳的环境培育不出环保意识和美学意识”的含义。由此不难看出,校园文化的精髓、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有意识显现的而是无意识潜隐的、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修养凝练的。

    (五)媒介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媒介文化建设就是在营造学术氛围、育人氛围、舆论氛围的软环境中蕴涵着学校的文化特质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当前,我院必须把加强各类宣传舆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注意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作为媒介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使师生在媒介文化建设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升华,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校园文化得到认同,着力营造团结和谐、风正气顺、健康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党的各级组织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努力凝聚各方力量,不断提升学校形象,大力唱响科学发展、共创和谐的主旋律,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要注意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一是要从学校发展的历史中提炼校园文化,二是从校际之间的交流中借鉴校园文化,三是在学校建设的现实中发掘校园文化,四是在学校改革的进程中创新校园文化,五是重视校友资源中校园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当前,在学校媒介文化建设中,我们要突出加强各类宣传舆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充分运用和发挥校报、学报、校园网、广播、宣传栏等宣传舆论阵地的作用,通过具体生动地诠释校史、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校标)、校歌等,把学校精神文化的精髓和血脉深深植根于每位师生心中,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强化师生荣辱与共、相互依赖的情感,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舆论支撑和思想保证。我们要高度重视校友资源中校园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校友是母校骄傲的“名片”和“资本”,校友是母校办学的重要资源,校友是母校办学传统薪火传承的精神财富,一所学校的社会声誉往往是因为校友的辉煌业绩而提升;充分运用和发挥校友会的作用,加强学校与校友的沟通与交流,发挥优秀校友的榜样作用,调动校友为母校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的积极性,将有力地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将有力地提升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爱校情怀。

    三、努力追求以校园文化治理学校的崇高境界

    和谐校园是社会理想范畴内的一种境界和状态,校园文化是意识形态范畴内的一种理念和追求。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核心和支撑,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构建和谐校园,以校园文化治理学校的崇高境界就是构建和谐校园,我们必须坚持以优秀的精神文化建设、完善的制度文化建设、丰富的行为文化建设、高雅的物质文化建设、正确的媒介文化建设来促进和谐校园目标的实现,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和本质所在。

    当前,教育界对和谐校园建设的探讨方兴未艾,尚无一个统一的界定。笔者理解,我们不能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求简单的移植和发展为和谐校园的内涵要求;学校虽然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但是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和内部构成的差异性,在兼顾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共性的同时,必须要体现和谐校园的个性。和谐,就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谐不是完全的统一,而是协调、均衡、有序的境界和状态。和谐校园就是学校各种教育要素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态势。我们在学院“十一五”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强调了协调、均衡、有序的主要要素,一是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二是发展、改革、稳定,三是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是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五是一般与特殊(学生与教师、群众与干部、个人与集体、少数与多数、局部与全局、全面与重点、轻缓与重急、现在与将来、常规与特色),六是安全、质量、廉政、管理、文明。

    借鉴众说,笔者理解,和谐校园作为一种境界和状态,是学校各种要素整体优化、均衡有序、协调促进的发展态势。其特征就是:第一,党委领导、院长负责;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委会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支持校长度里负责地行使行政主要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的职权,党委书记与院长真正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建设和谐校园。第二,专家治学、依法治校;在专家教授委员会论证的基础上决策学校教学事务,以制度文化建设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来实现依法治校的目的。第三,民主办学、科学决策;在财经工作委员会论证的基础上决策学校财经事务,建立健全教职员工代表大会制度,以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机制防止决策失误和官僚主义,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第四,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牢固树立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把师生利益和教育质量放在首位,建立和完善教书育人的质量保障体系。第五,处事公平、维护正义;妥善协调解决学校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公平和正义在学校得到维护和实现。第六,干群平等、师生友爱;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团结友爱。第七,要素合理、相互依存;学校各种教育要素整体优化并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育人氛围浓厚,教育模式先进。第八,系统科学、运转协调;学校组织结构要素和谐,资源优化配置共享,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科学合理并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第九,管理完善、安定团结;基层工作与基础工作扎实,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工作到位,学校秩序良好,师生风正气顺心齐,学校保持安定团结。第十,融入社会、和谐相处;学校更加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谐统一,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和谐统一。

上一条:论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辅导员工作的有机结合
下一条:谈和谐社会的高职教育
关闭窗口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23266号 邮编:250022   Copyright © 山东劳动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鲁ICP备05002375